我国生产真空获得设备是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,经历了近70年的发展,目前我国真空获得设备品种齐全,质量水平稳步提高,基本上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。中国入世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,而我国的真空获得设备产品质量水平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,亟待我们冷静思考,研究对策,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。
旋片泵主要生产企业质量外观明显提高
我国旋片泵的生产从设计水平到加工制造到性能质量都已趋向成熟。主要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,外观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。过去长期存在的喷油、漏油问题近几年得到一定的控制,旋片材料性能得到改善,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旋片泵的可靠性。国投南光有限公司生产的2XZ-8A直联旋片泵是近几年旋片泵产品中为数不多的新品种,从普速泵到高速泵,在技术水平上具有一定的突破,解决了高温高速运转条件下,零部件易老化、易磨损的难题。
旋片泵20%的产品噪声不合格
目前旋片泵产品的总体质量水平能够达到现行行业标准要求的,皮带泵(普速泵)约为80%,直联泵(高速泵)约为50%。达不到行业标准要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:一是2Pa时的抽速过低,致使抽气效率达不到标准要求。按照标准规定,旋片泵在入口压力为2Pa时的抽气效率应达到45%以上,该项指标保证了泵的抽气能力。在旋片泵的不合格产品中,80%是由于该项指标低。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某些产品的入口直径没有执行标准,造成通导不足;部分原因是由于零部件加工和装配问题,引起泵的返流、泄漏及管阻加大。一些企业由于缺少抽气效率指标的检测条件,产品出厂没有很好地检测监控,使该项指标长期得不到改善和解决。
二是喷油和漏油。近几年国内主要生产厂对旋片泵的喷油、漏油问题下了很大的力气加以解决,成效显著。如安装油雾分离装置、挡油装置,提高传动轴的加工精度,更换进口轴封等,但是仍有约20%的旋片泵喷油、漏油。
三是泵的噪声不符合标准要求。旋片泵生产的老企业对泵的噪声控制的比较好,而一些新的生产企业对泵的噪声问题没有很好解决,目前在旋片泵不合格产品中有20%的产品噪声不合格。
滑阀泵主要技术性能得到改善
我国滑阀泵的产品质量经过多年的市场磨炼,其主要技术性能如极限压力、抽速、抽气效率等指标已经得到大大改善,泵的噪声、不喷油、不漏油等指标也有所改进。如浙江真空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滑阀泵产量大、品种多、质量稳定,多年来在国内市场上受到用户的青睐,并批量出口。
最近,一种新型产品HGL-150滑阀泵通过鉴定,该产品三个重要部位采用新型结构,生产过程中完备生产工艺装备,产品不但极限压力低,而且噪声比标准降低6dB,且运行平稳,无需地脚螺栓。将滑阀泵的质量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,缩短了与国外产品的距离。
滑阀泵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
一些生产企业还注意到滑阀泵的外观质量与国外产品的差距,在外观质量上从产品的外观结构设计、泵体的铸件质量抓起,外观向仪器仪表化发展,使产品结构设计美观,泵体表面不打腻子,喷漆后组装,使泵的外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
尽管如此,国产滑阀泵与国外产品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。主要表现为:
噪声、振动大。如H-150滑阀泵,国内产品大多数要用地脚螺栓,否则由于振动,泵爬行严重;喷油、漏油。泵启动时喷油严重,运转后漏油,多数产品存在此问题;停泵返油严重,造成启动困难,使电机过载;稳定性、可靠性差,由于生产加工装备落后,不但生产效率低,且零部件的互换性差,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。
罗茨泵综合性能指标有所提高
近几年,我国罗茨泵的生产在工艺装备上有了一定进步,主要生产企业用加工中心、专用设备加工泵的主要零部件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质量。特别是一些企业提高齿轮精度,采用进口轴承,降低了泵的噪声,使罗茨泵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。
但是由于罗茨泵生产的良莠不齐,目前国产罗茨泵产品质量相差比较悬殊,老的生产企业产品性能指标多达到或超过标准要求。如零流量压缩比是直接反映罗茨泵的型线设计,型线加工以及装配水平的重要指标,该指标表明了罗茨泵的抽气能力。如ZJ-600罗茨泵,标准规定零流量最大压缩比≥35,有的产品可达到50以上,而有的产品只能达到30左右。此外,罗茨泵配套件的选用、主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都直接影响着泵的使用寿命。
国产罗茨泵30%不合格
国产罗茨泵按现行标准仍有30%左右的不合格产品,如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综合性能差距更大些。主要表现在:轴封漏油严重,国产轴封经不起长期运转,漏油现象比较普遍;振动、噪声大。有的产品动平衡不好,也有的齿轮、轴承精度不够;依据行业标准,一些产品的零流量压缩比以及最大允许压差达不到标准要求,有的企业生产工艺装备落后,不能保证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。由于存在着以上的问题,表现为罗茨泵运行不可靠,故障率高。有的泵运转几个月就要维修,与德国L-H公司罗茨泵运行数年不必维修形成巨大反差。
除了以上提到的质量问题之外,容积真空泵具有共性的质量问题还有产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较差,由于一些客观原因,99%以上的泵不做可靠性试验,生产企业对其产品的可靠性指标不甚了解,对现行标准中规定的无故障运行期(类似于寿命试验)也只是在无负载的情况下运行,远没有达到耐久性试验和可靠性试验的要求。因此,产品的故障率较高,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。
此外,漏水、产品标牌与实际情况不符、螺钉松动、电机皮带过紧或过松、旋片泵和滑阀泵的气镇装置效果不明显或失效等问题也比较普遍。